又上新了!白洋淀新增3种国家“三有”保护动物-中国雄安官网
中国雄安官网11月24日电 2023年11月,雄安新区鸟类监测工作人员和科研人员在白洋淀发现三种鸟类,黑尾鸥、斑背潜鸭、北长尾山雀,不在雄安新区既有鸟类名单之列,经相关鸟类专家协助鉴别,确定此3种鸟类均为国家“三有”保护动物。
至此,雄安新区白洋淀野生鸟类增加至266种,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了6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6种,国家“三有”保护和其他级别鸟类208种。今年以来,新发现鸟类已经达到18种,超过去年新发现鸟类数量的总和,白洋淀生物多样性水平明显提高。
国家“三有”保护动物黑尾鸥。周滨 摄(2023年11月)
黑尾鸥,鸥形目鸥科鸥属鸟类,别名叼鱼郎、打鱼郎。体长约47厘米。嘴黄色,尖端红色,具黑色环带;虹膜淡黄色,眼睑朱红色;头、颈白色;背和两翼深灰色,两翼长而窄,外侧初级飞羽黑色,次级飞羽深灰色尖端白色,形成翅的白色后缘,合拢的翼尖上具四个白色斑点;腰、尾上覆羽及整个下体为白色;尾白色而具宽大的黑色次端带;脚黄色,爪黑色。
黑尾鸥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俄罗斯等国。在我国见于东北、河北、甘肃、山西、广东、台湾、山东和福建沿海,栖息于海岸沙滩、草地、悬崖及湖泊等地,捕食鱼类,也吃虾、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和废弃食物,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斑背潜鸭。河北大学路振广、霍达 摄(2023年11月)
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斑背潜鸭。河北大学路振广、霍达 摄(2023年11月)
斑背潜鸭,国家“三有”保护动物,繁殖期雄性头黑色,带暗绿色金属光泽;胸和尾部黑色,胁部白色,背部有灰白色蠕虫状斑纹。雌性棕色,背部及胁部均呈蠕虫状斑纹,喙基部有大量白色,在秋季和冬季耳羽后有时亦呈白色。与凤头潜鸭雌性相比,头更圆。雄鸟喙端部中间为黑色。
斑背潜鸭常出现在沿海地区水流较缓、深度较浅的水域,淡水和咸水中均可见到,冬季在内陆的大型湖泊中也可见到。斑背潜鸭系杂食性,主要捕食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小型鱼类等水生动物为食。也吃水藻、水生植物叶、茎、种子等。迁徙季节少见于我国东部,越冬于长江流域至华南地区和台湾。
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北长尾山雀。路振广 摄(2023年11月)
北长尾山雀,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尾细长而凸状,黑色而带白边;嘴粗短而厚,翅短圆,头白色,背黑色。
常活动于灌丛丰富的阔叶林、混交林,也会出现于城市园林中。集小群或大群活动,如有落单也会混入其它鸟群,从贴近地面的灌丛到树冠均是它们的活动范围,但很少下到地面。常倒挂在树枝上取食,但不在一棵树上长时间停留,取食片刻便飞至下一棵树上,通常不做长距离飞行。广布于欧洲及亚洲温带地区。国内见于东北、内蒙古东北部、甘肃及新疆,为当地常见留鸟;部分个体冬季在河北北部、北京、天津越冬,非常罕见。
来源:http://www.xiongan.gov.cn/2023-11/24/c_1212305781.htm
转载请注明出处: 雄才卡官网
本文的链接地址: http://www.xiongcaika.com/4395.html
还没有任何评论,你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