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摄影师”鲁守龙:钢筋水泥中的“夫妻档”,传递爱和感动-中国雄安官网
镜头聚焦一线建设者,图片讲述“夫妻档”故事——上海宝冶雄东项目部的劳务员鲁守龙,在三年多的时间里,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未来之城”日新月异的成长,用图片讲述《百对夫妻建雄安》的感人故事,被工友们亲昵地称为“工地摄影师”。
鲁守龙在项目建设工地。河北日报刘光昱 摄
“都下班喽,今天拍个啥子?”11月14日傍晚,雄东B安置房项目工地上,几名工友远远地与鲁守龙打着招呼。借着工地旁小吃摊上的灯光,鲁守龙不失时机地为来这里吃小吃的两对夫妻工友拍照。
“天冷了,给你们拍点照片,给家里人传过去看看。”鲁守龙一边取景拍照,一边热情地回应工友。在这里,每一对夫妻工友都是他作品里的主人公,更是他的好朋友。
2019年,33岁的鲁守龙跟随项目来到雄安参与建设,先后在容东片区和雄东片区的安置房项目工作。从2021年起,喜爱摄影的鲁守龙拿起相机,把镜头对准了身边的一线建筑工人。
鲁守龙与朋友们一起创作的《百对夫妻建雄安》摄影集仍在继续增加作品。河北日报刘光昱 摄
鲁守龙与朋友们一起创作的《百对夫妻建雄安》摄影作品登上报刊。河北日报刘光昱 摄
“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有很多是夫妻结伴而来,他们在工作中配合默契,在生活中相依相伴,钢筋水泥丛林中的‘夫妻档’让人温暖!”说起拍摄“夫妻档”的初衷,鲁守龙说,“每天,他们隐没在雄安数十万建设大军中,默默地创造着幸福和奇迹,他们应该被看到、被记录、被聚焦。”
起先,鲁守龙一对一对地去工地上寻着拍,后来好多工友们主动来“约片”。“他们就像是我老家的乡邻,在镜头里看到他们一丝不苟地绑着钢筋,爱意暖暖地给对方夹着热菜,相依相伴地走在上下班的路上……会突然湿了眼睛。”鲁守龙说。
鲁守龙为工友们拍照。河北日报刘光昱 摄
鲁守龙为工友们拍照。河北日报刘光昱 摄
一次,来自河南驻马店的蒋东平所在的砼工队伍因为工期紧、工作量大,没有时间去生活区吃晚饭,只能在施工现场简单吃盒饭,这个画面被鲁守龙记录下来,并就此与蒋东平结识。在随后的各类摄影活动中,蒋东平夫妇不仅积极参与,还带动其他“夫妻档”工人一起参加。
2021年9月,鲁守龙与多名雄安摄影人一道创作的《百对夫妻建雄安》摄影作品集问世。2022年,这部作品集出现在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文联主办的“启航新征程·放歌新时代”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成就书法美术摄影展上。2023年,《百对夫妻建雄安》作为河北摄影精品作品之一,进京在中国文联展馆展出。
工地上的一对对夫妻建设者不仅是鲁守龙照片里的主人公,还都是他的好朋友。河北日报刘光昱 摄
三年间,鲁守龙拍了千余名建设者、二百多对“夫妻档”,数百个雄安建设场景,但电脑里存储的万余幅摄影作品中却没有一幅给爱人和孩子拍的合影。
鲁守龙的家在天津,平时,一两个月才能回一趟家。已经上初二的女儿曾经问:“爸爸啥时候给我开一次家长会……”。“我到雄安四年了,爱人和孩子一直也没来过。有一次,女儿问,‘未来之城’啥样,我把手机里的照片给她看,孩子看了好久,说,真美”鲁守龙说,“那一刻心里酸酸的,不知道是啥滋味。”
后来,每当创作出满意的作品,鲁守龙都会与家人一起分享。“我很庆幸能参与到雄安建设这样的宏伟事业中,在这里,我们每天都在见证着奇迹、创造着历史,雄安的建设者打开了我发现美的另一双眼!”鲁守龙说,他要用一幅幅写满故事、带着温度的照片,传递爱和感动,书写雄安力量。(记者刘光昱)
来源:http://www.xiongan.gov.cn/2023-11/21/c_1212304445.htm
转载请注明出处: 雄才卡官网
本文的链接地址: http://www.xiongcaika.com/4300.html
还没有任何评论,你来说两句吧